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Information brochure
2025-04-01 15:40:00
冠心病的診斷方法
醫生通常會使用以下方法來診斷病人是否患有冠心病
- 靜態心電圖
- 運動心電圖
病人需按指示在跑步機上運動,儀器會記錄心臟在負荷加重時的狀況,以心電圖去評估心臟功能和血管供血是否正常。 - 心血管電腦掃描造影檢查
醫生會為病人注射顯影劑,之後冠狀動脈內的情況便可透過圖像顯示,讓醫生評估其阻塞及鈣化情況
預防冠心病
要預防冠心病,我們必須從建立良好生活習慣著手,維持心血管暢通:
- 注意均衡飲食,選擇少鹽、少糖、低脂的膳食,多吃生果、蔬菜等高纖維食品
- 多做運動:每天做30分鐘帶氧運動,如慢跑、游泳、踏單車等
- 妥善控制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可有效減低患上冠心病的風險
- 戒煙
- 控制體重
- 放鬆心情,避免過度緊張
冠心病的藥物治療方案
如不幸患上冠心病,醫生會因應不同病人的需要去處方藥物治療。常用藥物包括:
- 抗血小板藥物(aspirin, clopidogrel, ticargelor)
- 他汀類(Statins)
- 血管緊張素II接受體拮抗藥(ARB)
- 乙型受體阻斷劑(Beta Blocker)
- 鈣拮抗藥(Ca channel blockers)
- 硝酸鹽(Nitrates)
冠心病的手術治療方案
情況較嚴重的冠心病患者,醫生或會建議進行手術。現時,手術主要有以下兩種:
1. 冠狀動脈成形術
冠狀動脈成形術,即「通波仔」。醫生會把球囊及支架通過導管,經大腿或手的血管引進至冠狀動脈內。之後,氣球會被擴張,以張開支架,並維持血管擴張。最後,氣球會被縮小並收回。
整個過程大概需要兩小時。手術後,病人通常需住院一至兩天左右,以確保一切情況正常。出院後,患者仍需定期覆診,並服食抗血小板藥物。
手術風險及可能出現的併發症
- 心血管仍有機會再次栓塞,因此病人要保持健康生活習慣及定時服藥
- 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不大,但偶爾也可導致心律不正、血管破損、中風等
2.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即「搭橋手術」。醫生會把下肢或胸部的血管移植至心臟血管,令血液能繞過栓塞的冠狀動脈,從而提供血液予心肌。
手術風險及可能出現的併發症
- 搭橋手術需要切開胸骨,因此與通波仔相比,病人的復原時間會較長,一般需時兩至三個月
- 心血管仍有機會再次栓塞,因此病人要保持健康生活習慣
- 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不大,但亦有機會出現胸腔或肺部感染、傷口發炎、中風等
注意:冠心病可算是「隱形殺手」,因此我們必須及早防範。假若你發現自己常感到胸口疼痛,應盡早求醫,以找出確實原因,並及早接受適當治療。
資料只供參考,如有任何疑問,請向您的醫生查詢。
下載香港心臟專科中心_冠心病_資訊小冊子.pdf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us.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