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医生会客室 | 瓣膜手术后病患的管理

瓣膜手术后病患的管理

在香港,心脏病患者的数量持续上升,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和二尖瓣狭窄的病例。今次心脏医生会客室请到心脏科专科罗君健医生和陈杰医生来为我们讲解瓣膜手术后病患的管理。
 

瓣膜手术的必要性

病患如果有严重的二尖瓣狭窄并伴随症状,根据国际指引应考虑手术介入治疗。长期的心瓣问题会导致心脏结构性变化,如心房发大、心脏纤维化和心功能下降。早期介入手术可以避免不可逆转的心脏损害,改善心功能,减少长期药物治疗的需求。

心房颤动的管理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且难以根治的慢性心率疾病。手术时通常会合并进行心房颤动的消融手术,但术后仍需服用抗心率失常药物,且有复发的可能。早期介入手术效果较好,晚期介入则复发机率较高。

术后药物管理

术后最重要的护理之一是抗凝血药物的使用。机械心瓣患者需终身服用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中风。生物心瓣患者术后三个月需服用抗凝血药物,若无心房颤动可停药。新型抗凝血药物在某些情况下优于华法林,但不适用于严重二尖瓣狭窄和机械心瓣患者。

术后感染预防

患者需避免心瓣感染,尤其是口腔感染。剥牙或其他手术前需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心瓣感染难以清除,可能需要二次手术。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患者需小心避免碰撞和损伤,饮食方面避免维他命K丰富的食物和过量饮酒。机械心瓣患者需定期检查心脏功能和凝血指数,并注意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

微创手术的管理

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手术适用于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术后护理与开腔手术有所不同。微创手术使用生物瓣,术后三个月内需服用抗凝血药物,之后可能只需单一抗血小板药物。


如欲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于我们联络。

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