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醫生會客室 | 感染導致心瓣發炎
主持:心脏科专科 罗君健医生
嘉宾:心脏科专科 陈杰医生
心瓣膜在心脏中起着重要作用,确保血液朝着正确的方向流动,避免倒流。然而,心瓣膜有时会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瓣发炎)。这些感染多与常见的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有关,可能会引发心脏病及其他併发症。
心瓣膜感染的原因和常见细菌
心瓣膜细菌感染相当普遍,这些细菌通常经血液循环进入心瓣并繁殖。常见的感染细菌包括金黄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粪肠球菌,这些细菌一般存在于皮肤、口腔和肠道中。当皮肤或口腔黏膜受损时,细菌便可能进入血液,感染心内膜。
感染的併发症和赘生物形成
心内膜感染会导致心瓣狭窄、反流和机械性破坏,增加心脏衰竭、心律失常和死亡的风险。感染还会产生赘生物,这些赘生物包含白血球、红血球、血小板和细菌,脱落后可能引发中风、肺动脉栓塞、肠缺血坏死等系统性併发症。
高危感染人群和风险因素
口腔手术、蛀牙和慢性皮肤病等情况容易导致皮肤或口腔黏膜受损,增加感染风险。此外,吸毒者因共用针筒面临更高的感染风险,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如糖尿病、慢性肾病或癌症患者也更容易感染。暴露于高细菌量环境(如汙染溪水)或共用针筒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心脏病患者的感染风险
曾接受心脏手术(如机械心瓣手术)、先天性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移植患者及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的患者,其感染风险较高。心内膜结构性问题(如心瓣受损)会显着增加感染风险。虽然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律不正)不会显着增加感染风险,但机械心瓣或其他金属植入物表面细菌难以清除,增加感染风险。
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建议
为了减少心瓣膜感染的风险,医生建议在进行高风险手术(如拔牙)前,曾接受心瓣手术、先天性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及植入物患者应服用抗生素。然而,不建议随意使用抗生素以免增加细菌抗药性。一般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轻度心瓣狭窄)在拔牙前并不需要预防性服用抗生素。
保持良好的口腔和皮肤卫生
保持良好的口腔和皮肤卫生是降低心瓣膜感染风险的重要方法。心脏移植前需要进行口腔检查,确保没有细菌感染。此外,应避免共用针筒并注意口腔和皮肤健康,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预防感染。
如欲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于我们联络。
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