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為何會患上心臟衰竭?
心臟科專科醫生陳杰醫生指出,冠心病和高血壓是心臟衰竭最常見的病因,另外心律失常亦可引致心臟衰竭,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疾病之一,可致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三倍。其他可引致心臟衰竭的病因包括:瓣膜性心臟病、遗傳性心肌病、心肌炎、先天結構性心臟病等。些外,有些系統性的疾病,如嚴重的貧血及內分泌失調(如腎上腺腫瘤、甲狀腺功能問題等)都可以引發心臟衰竭。另外,過量酒精、毒品和某些化療藥物都可能引致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有什麼症狀?
心臟衰竭的常見徵狀包括氣喘、胸部不適、運動耐量下降、乾咳、腳腫、疲倦易累、體重上升(因身體積水引致)等。男性患者,有機會出現不舉。嚴重患者可能會出現腹脹、口吐白沫或咳血、因心律失常或低血壓引起休克暈厥,最嚴重情況可以導致猝死。
心臟衰竭可致命:
根據美國紐約心臟學會(NYHA)將心臟衰竭嚴重性分為四級5,第一級最輕,第四級為最重。第一級的病人基本上是活動量及徵狀都沒有明顯的受限制;第二級是進行輕量活動時會覺得氣促,例如做輕量的家務或走兩層樓梯已有氣喘;第三級則是在日常活都會見到病徵,包括去廁所、洗澡也會氣喘;到達第四級,病人坐著或躺著都會氣喘。從醫學文獻顯示,若屬第一級心臟衰竭,三年後的死亡率約為 15%;第四級心臟衰竭,三年後的死亡率更接近六成。
如何診斷心臟衰竭和找出病因?
陳醫生表示,因此,心臟專科醫生會先進行一系列檢查,以確定出病因,再給予適當的治療方案。「先進行驗血,檢查是否有三高問題;接下來是其他心臟檢查,如心電圖、心臟超聲波,評估心功能及結構,再透過心臟電腦素描或心導管造影,檢查心臟血管是否有阻塞;或會通過動態的24小時心電圖,評估心律的狀況,看看是否有一些隱性的心律失常;若懷疑有隱性的心肌病變及心肌炎,便需要進行心臟磁力共振檢查。如懷疑病人本身有先天性的心臟疾病,可能要配合基因的檢查。」
按個人病因制訂出心臟衰竭的藥物和手術治療方案:
藥物治療:
在治療方面,分為藥物及手術治療。前者有五大支柱,分别是B受體阻抗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和血管緊張素受體阻 抗劑(ARB)、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 inhibitor)(亦是新型糖尿藥)、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醛 固酮阻抗劑(Aldosterone antagonist)。另外,醫生可能使用利尿藥排走身體多餘水份,改善徵狀,但利尿藥不會減少死亡風險。「現在有一些新型的藥物,稱為心肌肌球蛋白激活劑(Myosinstimulator)可以改善心臟功能、减少心臟衰竭的徵狀,但未有足夠證據證明肌球蛋白激活劑可以減少心臟衰竭患者的死亡風險。」
手術治療:
陳醫生續指,當藥物治療未達果效時,便須要考慮手術治療。對於冠心病引起的心臟衰竭,醫生會通過冠狀動脈球囊成形術,俗稱「通波仔」或心臟搭橋手術,改善心肌血流和心功能。若患者的心臟衰竭是由瓣膜性心臟病導致,則可通過微創或開腔手術進行心瓣更換或修補心瓣。若心臟衰竭是由心房顫動引起的,則可通過導管消融術手術,控制心律和改善心功能。研究顯示,心房顫動導管消融手術可以將嚴重心臟衰竭合併心房顫動患者的死亡風險減低40%-70%7如果心臟射血指數低於35%,用盡藥物治療也沒有改善,醫生便會建議病人安裝心臟除顫器(ICD)或雙心室起搏器(心臟再共步治療-除顫器)(CRT-D),以減低心臟衰竭和猝死風險。若儀器的幫助也未見成效時,嚴重重度的心臟衰竭患者,便要考慮心臟移植手術。
我們可以如何減低心臟衰竭的風險?
改善生活習慣
冠心病是心臟病衰竭的最常見病因,而肥胖、吸煙、和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則是冠心病最常見的因素,因此减肥、戒煙、避免酗酒、服藥控制好三高、避免吸毒都可以間接降低心臟衰竭的風險。
持續運動對衡壓力
壓力大,容易有心臟病-因面對壓力時,身體會釋放腎上腺素、皮質醇,這些壓力荷爾蒙對於心血管系統是會有不良的影響,包括令血壓上升、血管收縮,血管有機會發炎,增加冠心病的風險及高血壓的機會,間接也會增加心臟衰竭及心律失常的風險。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成年人每周需要有150分鐘或以上的中等強度運動或者75分鐘或以上的高強度運動,以減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8。「即使有心臟衰竭或心臟病,在醫生處方下進行規律和系統性心臟復康運動,有助減少心臟衰竭的死亡率。另外,心臟衰竭病人不宜過量攝取納質,因高鹽分的食物會增加身體積水及心臟衰竭的徵狀,如果是嚴重的心臟衰竭患者,建議限水,每天不超過1.5公升。」所以,不論是否患有心臟衰竭,都需要維持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體重,才是減低冠心病及心臟衰竭風險的不二法門。如果有家族遺傳的心臟病史,或有以上心臟衰竭的高危因素或症狀,有應考慮諮詢心臟專科醫生,進行全面的心臟檢查和評估。
\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us.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