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自2013年起成为全球最长寿的地方, ,及早投资健康将是对自己及家人最好的回报。心脏科专科医生罗君健指,港人高胆固醇情况十分常见,可增加心脏病甚至猝死风险。有效控制坏胆固醇不但是对自己及家人负责任,更能减少因心脏病影响收入及应付庞大医疗开支的机会。近年胆固醇治疗不断发展,患者如接受传统胆固醇药物成效未如理想或出现不良反应,可考虑用新一代注射治疗,仅半年(长效) 或每两至四星期(短效) 注射一次,可有效降坏胆固醇达5成。
高胆固醇年轻化
高胆固醇是十分常见的都市病,根据卫生署数据,半数15至84岁人士有高胆固醇问题。罗医生表示,高胆固醇有年轻化趋势,然而不少年轻患者却掉以轻心,他引述一名年仅四十多岁个案因心绞痛求诊,发现坏胆固醇指数已达6 mmol/L,属非常高水平,患者同时确诊冠心病及糖尿病,需接受「通波仔」手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该名患者深感惊讶。
高胆固醇问题愈趋年轻化,罗医生建议港人应养成良好饮食及生活习惯,有遗传因素风险或随着年龄增长,应定期接受身体检查。
心血管问题或致人财两失
坏胆固醇过高可致血管闭塞,根据病发位置可引致心脏病或脑血管病,是继癌症及肺炎后,本港第三、四大主要死因。罗医生强调,即使已接受「通波仔」手术,患者绝不能以为可一劳永逸,手术后如未能有效控制坏胆固醇及其他问题,病情随时恶化,再度「通波仔」亦无补于事,或需接受「搭桥」手术。由于「搭桥」手术不再如「通波仔」般属微创,属需要开胸的大手术,除了住院、休养期间无法工作,更需支付相关医疗开支及需要家人照顾。若不幸猝死,对患者家人以至家庭经济等均造成沉重打击及重担,可谓人财两失。
罗医生分析,部分患者因医疗保险可涵盖大部分医疗开支而掉以轻心,但一旦出现严重心血管病需接受较复杂的手术,医疗开支以外,更重要的是无法上班,收入或大受影响,甚至由照顾家人变成需由家人照顾,带来沉重心理及财政压力。
投资健康及早控制坏胆固醇
有见及此,港人应长远投资心血管健康,而高胆固醇患者更应「及早控制风险」,依从医生指示控制坏胆固醇指数。不少患者需配合胆固醇药物治疗,才能有效控制坏胆固醇水平。罗医生指,胆固醇药物于近20年间不断发展,从传统他汀类药物,到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新他汀类药物,以至新一代注射治疗,医生犹如化身患者的「健康投资经理」,根据其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对药物的反应等,建议理想的治疗组合。罗医生形容,患者一般在开展治疗约3个月后会评估治疗成效,如未能有效控制坏胆固醇或出现不良反应,则应考虑调整药物剂量或转用其他药物治疗。
罗医生指,妥善控制坏胆固醇十分重要,除了是对自己及家人负责,亦可减低患严重心血管病,以至要接受手术甚至猝死的风险。
新一代注射疗法可每半年注射降坏胆固醇5成
罗医生分析,部分患者在接受传统口服胆固醇药物后成效未如理想或出现严重副作用,医生会建议转用新一代注射治疗。新一代注射治疗属针剂药物,经皮下注射,原理是抑制蛋白酶与坏胆固醇结合,令肝脏更有效处理坏胆固醇,从而降低坏胆固醇水平。研究显示,新一代注射治疗由两星期至半年注射一次,可降坏胆固醇达5成8。如选用前者,患者只需每半年到医生覆诊时接受简单注射,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同时为难以每日服药的患者提供另一治疗选择。
罗医生补充:「患者愈能控制好坏胆固醇水平,日后患严重心脏病的风险愈低,是对自己及家人日后生活保障的最重要『投资』。」
– 完–
此文章由瑞士诺华制药(香港)有限公司支持撰写,仅供提高一般疾病认知之目的使用,并不可取替求医的需要,亦不能作为自我诊断或医疗决定的依据。唯有您的医生方能为您作出准确的诊断及提供适当的治疗。如对个别疾病有任何问题,请咨询您的医生的专业意见。
如欲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于我们联络。
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