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心血管疾病爆发,别让坏胆固醇乱飈
胆固醇是身体必需的元素之一,但体内有太多胆固醇,尤其是坏胆固醇偏高,却可导致血管内壁增厚,阻碍血液流动及形成血栓,对全身器官都可造成威胁,特别会增加两大疾病杀手──心脏病及中风发生的风险。幸而现时已有有效的药物,由口服药物到注射式的生物制剂,能够帮助降低坏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
心脏科专科医生罗君健指出,胆固醇对身体不是百害无一利,细胞膜、胆汁及荷尔蒙等均需要胆固醇来制造,只是若胆固醇太多,一般指坏胆固醇水平过高,便可以引起各种健康问题。
坏胆固醇过多可影响全身动脉
「过多的坏胆固醇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即胆固醇积聚在血管内壁,形成脂肪斑块,导致血管变得狭窄,并因应所在位置而带来不同的影响。例如发生在心脏,便会形成冠心病。若颈或脑血管受影响则可引致中风。」罗医生续称,问题亦可令下肢周边血管病变,引起酸痛及抽筋;若发生在肾脏血管可导致肾功能下降甚至肾衰竭,肠道供血受阻则可致缺血性肠道问题。
然而,高胆固醇在初期不会引起不适,身形肥瘦亦无法反映,必须要验血才能知道胆固醇是高是低。
心脏科专科医生梁维峰表示,试过有病人心口痛求医,检查证实是心脏病所致,追查原因才发现问题是源于胆固醇过高,但病人自己却不知道。由此可见,高胆固醇患者难以发觉,一般需要空腹抽血才能准确知道胆固醇值。
不同检测扫描助追踪胆固醇破坏
梁医生说:「胆固醇高最怕是引起血管阻塞,假如病人出现一些相关及怀疑症状,例如心口痛、易气喘、晕倒、手脚麻痹,便需要做进一步检查。首先可以进行非入侵性的运动心电图,透过运动推高心跳,从而令隐藏的血管严重收窄问题无所遁形。」
他称,若心电图有异常或已有典型心绞痛及其他风险因素的病人,就可以接受心血管电脑扫描,能够准确知道血管阻塞的位置及程度。其他部位亦可进行不同的扫描以了解血管是否有阻塞。
根据香港卫生署在2014至2015年进行的人口健康调查,年龄介乎15至84岁的人士当中,曾被诊断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比率高达49.5%,反映高胆固醇问题十分普遍。
愈高风险人士愈要严控坏胆固醇
不过,坏胆固醇要降至何水平才算合格?原来是因人而异。罗医生表示,根据欧洲心脏学会2019年的最新指引,患有心血管疾病等极高风险病人,需要将坏胆固醇水平降至1.4mmol/L以下,高风险病人则要维持在1.8mmol/L以下,至于中风险及低风险人士则分别要控制在2.6及3.0mmol/L以下。
大型研究证实,胆固醇过高的病人若能令坏胆固醇每降低1.0mmol/L,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便降低约五分之一2。除了调整生活及饮食习惯,病人很多时也需药物治疗。
心脏科专科医生李健棠表示,现时常用的降胆固醇药物有三种,分别是口服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及PCSK 9抑制剂,医生会因应情况用药,务求令病人的坏胆固醇至目标水平,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
「他汀类药物十分有效,但当用到最高剂量仍未达标,又或出现无法承受的副作用,便可能要加入二线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以进一步降低坏胆固醇水平,惟此药降胆固醇的效果一般。而仍未达标的病人就可以加入使用属生物制剂的PCSK 9抑制剂。」李医生表示,研究显示每两星期或四星期注射一次PCSK 9抑制剂,能将胆固醇额外降低50%。
药物降胆固醇助减心血管疾病
以往一线药物治疗无效时,医生基本上难有其他有效的治疗选择,现在就可以考虑使用生物制剂,尤其是遗传性高胆固醇患者的坏胆固醇水平十分高,需要使用有效的治疗才能控制胆固醇水平。
李医生强调,现时的降胆固醇药物安全性高,大部分副作用也属于温和,通常待身体适应后便会消退。其中口服他汀类药物及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副作用相似,较常见有肌肉痛及药物性肝炎。至于PCSK 9抑制剂则可引起注射位置红肿及类似感冒征状。
其实不少病人对胆固醇治疗都抱有误解,例如用药后继续暴饮暴食,又或在胆固醇受控后就自行停药。
李医生表示,有些病人会以为有用药便可放肆饮食,实则却不然,否则可能进一步推高胆固醇,并且可引来肥胖及其他问题。他更经常向病人强调:「胆固醇主要由身体自行制造,暂时无方法可以改变基因。药物只是透过控制肝脏的酵素或新陈代谢过程去减少坏胆固醇制造,故此一旦停药坏胆固醇就会反弹。因此病人应该按医生指示用药,才能控制病情及减低日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定期检测及早发现胆固醇过高
你或许认为控制胆固醇至目标水平是一件难事,但三位医生均认为,现时药物十分有效,只要病人愿意与医生合作,选择及接受合适的治疗,通常也能够有效降低坏胆固醇水平。
最后他们更建议市民,要定期检测以了解自己的胆固醇水平。若有需要则应接受诊治和持续跟进,定能有效减低坏胆固醇水平,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
表:坏胆固醇的治疗目标
风险程度 | 坏胆固醇目标 | |
极高风险 | 心血管疾病风险达10%或以上 患有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及中风、曾通波仔或搭桥等 | 降低至少50%,及控制在1.4mmol/L以下 |
高风险 | 心血管疾病风险有5%或以上并低于10% 患糖尿病并引起器官受损 | 降低至少50%,及控制在1.8 mmol/L以下 |
中风险 | 心血管疾病风险有1%或以上并低于5% 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等风险因素 | 2.6 mmol/L以下 |
低风险 | 心血管疾病风险低于1% | 3.0 mmol/L以下 |
资料来源:2019年欧洲心脏学会(ESC)心血管疾病预防和血脂异常管理指引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Report of Population Health Survey 2014/2015. Available at: https://www.chp.gov.hk/files/pdf/dh_phs_2014_15_full_report_eng.pdf. Accessed 20 July 2020.
Mach F et al. Eur Heart J. 2019;pii:ehz455.
如欲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于我们联络。
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