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報導

心臟病人可以跑馬拉松嗎?醫生揭做運動有4徵兆 恐是隱性心臟病警號

心臟病人可以跑馬拉松嗎?醫生揭做運動有4徵兆 恐是隱性心臟病警號

渣打馬拉松2025將在2月9日舉行。心臟病患者是否適合做運動甚至跑馬拉松?身體出現甚麼警號,代表有隱性心臟病?心臟科專科醫生梁世宙向《星島頭條》表示,曾為不少於馬拉松比賽中昏迷的跑手搶救,大部分也很年輕,一位約30多歲患者身體一直沒異樣,經急救和檢查後,才發現患上嚴重冠心病,並有家族性高膽固醇問題。

 

心臟病患者可以做運動/跑馬拉松嗎?

梁世宙醫生指,隱性心臟病患者往往忽視心臟病發的風險,在進行劇烈運動前,沒有充足準備而釀成悲劇。相反,有不少心臟病人因擔心運動會加重心臟負擔,因而缺乏運動。

 事實上,適量運動不但有助心臟病患者控制血糖、血壓和膽固醇,強化心肺功能,更能減少肥胖帶來的心臟問題。研究指出,持續運動有助冠心病患者減低20至25%的死亡率和病發率。

 

心臟病人做運動要注意甚麼?

梁醫生表示,普遍心臟病患者均適合進行輕度至中度的運動。運動強度的計算方法是,先以「220」減掉自己的年齡,便等於「最大心跳率」。中等強度運動指「最大心跳率」的70%。倘若運動強度高於「最大心跳率」的70%,便屬較高強度的運動。另一個簡單測試方法是,當患者進行運動時,若能暢順地說話,而不感到氣喘,則表示強度屬於可以接受的範圍。

 他特別提醒,若患者剛接受完心臟手術,最好先休息一星期,由輕度運動開始,例如急步行或者游泳,循序漸進。最理想是每星期兩至三天,每次30至60分鐘。如患者的病情不穩定,例如有不穩定的冠心病或心臟衰竭,則不宜急於運動。

 

做運動/跑馬拉松出現4徵狀 恐患隱性心臟病


大部分運動猝死的人,他們也未必知道自己有心臟病。如運動時出現以下徵狀,有機會是隱性的冠心病徵兆,應停止鍛鍊,先確定成因。

胸悶:有時甚至蔓延至肩膀、頸部、或牙骹等部位。

氣促:平日走兩三層樓梯都可以應付,但最近走一層樓梯已經氣促了

運動量大不如前。

運動期間感到頭暈或突然暈倒,心悸得很厲害。

梁醫生提醒,經檢查後,一旦發現冠心病或其他心瓣問題,若病情屬中度,多數患者都可以作輕度至中度運動;如情況嚴重,應先處理好問題,才開始鍛鍊。

文章來源:星島頭條 |《渣打馬拉松2025|心臟病人可以跑馬拉松嗎?醫生揭做運動有4徵兆 恐是隱性心臟病警號

如欲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與我們聯絡。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