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報導

心房顫動知多啲,拆解謬誤與疑問正確用藥防中風 - 梁維峰醫生

「心房顫動知多啲,拆解謬誤與疑問正確用藥防中風」
心臟科專科 梁維峰醫生


心房顫動(房顫)在香港愈來愈普遍,患有房顫的病人因心臟出現不規則跳動,血液容易在心臟滯留形成血塊,當血塊流向腦血管便有機堵塞動脈導致中風。因此,房顫患者的中風機率較常人足足高出5倍。惟不少房顫病人由於對服用抗凝血藥物有所誤解,減低了服藥的依從性,繼而影響藥效,導致病情失控。心臟科專科梁維峰醫生希望透過拆解房顫及用藥謬誤,解答一些常見問題,加深病人對抗凝血藥的了解,從而減低心房顫動導致中風的風險。


謬誤1:年紀漸大,出現氣促、心悸、乏力的情況很平常,不用大驚小怪?

梁:年紀大出現體力衰退的情況其實很正常,但若果情況突然變得頻密、嚴重,例如走路時突然多了氣促、乏力,甚至心悸的情況,有機會是患上心房顫動的先兆,應盡早求醫。


謬誤2:服用阿士匹靈能防止血液凝結,有助房顫病人預防中風?

梁:屬於抗血小板藥的阿士匹靈,主要透過抑制血小板功能減低血管阻塞的情況,多用於治療血管較容易形成粥樣斑塊的人士,例如高血糖、高血壓和高膽固醇患者,防止粥樣斑塊破裂時,血小板積聚造成血栓。至於房顫引起的中風,則主要因為心臟不正常顫動,以致血液停滯,凝固成血塊流向腦部,故服用阿士匹靈並不能發揮對應藥效,必需處方抗凝血藥。


謬誤3:心房顫動只是心跳得較亂,只要不做劇烈運動,就不會對身體造成大礙?

梁:心房顫動病發前可以沒有任何徵兆,就算不做劇烈運動,在靜止狀態下,心臟也可突然跳升至100下以上(正常心跳為60至100下),防不勝防。


謬誤4:患有房顫或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的病人,不能再做運動?

梁:事實上,患有房顫或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的病人,除了透過藥物控制病情外,還應進行適量運動,有助維持心臟健康。不過為免運動過度或方法不當,誘發心房顫動的出現,房顫患者運動前應與醫生商討,根據醫生建議進行合適的運動,並避免進行過度劇烈和撞擊性運動,減少病發及出血的風險。


謬誤5:如果很久沒有出現房顫/中風的症狀,可否自行停止服用抗凝血藥?

梁:房顫最可怕的地方是會引起中風,若患者經醫生評估為高中風風險後,便會處方抗凝血藥,並建議終身服用,以防止血塊形成並流入腦部導致中風。若果患者擅自停藥,凝血因子回復功能,血塊形成的風險便會隨之增加。


房顫出沒 服藥注意!

抗凝血藥物對預防房顫引起的中風固然起了一個重大作用,但由於藥物發揮作用令血液裡的凝血因子功能下降,服用抗凝血藥患者亦會伴隨出血風險。因此梁醫生想特別提醒年紀大的患者,若不慎趺倒便會有機會出現流血不止的情況,所以年紀大又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的患者走路時要特別小心,避免跌倒。

另外,患有其他嚴重心血管病,如需要接受通波仔手術病人,手術後通常都需要服用雙重抗血小板藥以防支架栓塞。如果病人同時患有房顫,便需要另外再加上抗凝血藥同時服用。但當兩種防止血液凝結的藥物齊下,病人難免要承受更高的出血風險,因此醫生會根據及評估病人的情況,盡量縮短其中一種抗血小板藥「阿士匹靈」用藥時間,以平衡出血風險。現時,新一代抗凝血藥的藥效較華法林穩定和有效,待病人病情穩定出院後配搭單一抗血小板藥作雙重治療,已能有效減低支架栓塞及中風的風險,至於主要出血的風險亦比起傳統組合療法為低,詳情可向醫生查詢。

事實上,比起傳統藥物華法林,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藥有不少進步的地方。梁不諱言,服用新藥毋須如華法林嚴格戒口及定期驗血,服用上大為方便;更重要的是,藥物功效和安全性都有所提高,近年也有多項研究證明不同新藥在預防房顫引起中風及主要出血風險亦至少與華法林相若或更優勝,更有效減低嚴重腦出血的風險,比華法林更安全。基本上已取代華法林成為非瓣膜性心房顫動首選藥物。

最後,若大家對心房顫動認知加深後,想初步了解自己有沒有患病,可以嘗試使用坊間的穿戴式心律監測電子儀器。該類儀器一般可以監測心跳次數和心律,主要用作協助監察心律是否出現異常。但梁強調,該類儀器提供的數據,始終較傳統心電圖顯示的資料較少,而且不能檢查到其他心臟問題,故即使以穿戴式心律監測電子儀器偵測到異常心律問題,也要由醫生再作詳細檢查才可確診,對症下藥。


PP-ELI-HKG-0369 NOV 2020
(資料由輝瑞提供)

如欲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與我們聯絡。

聯絡我們